更新时间:2015-06-30
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,就会发现孩子有些所谓的问题可能“很正常,没什么”,不过是人之常情,比如丢三落四、有时说话不算数、偶尔说脏话;有些是有内在原因的,需要我们找原因想办法去帮助孩子,比如不爱弹钢琴,写作业磨蹭、粗心;有些可能是父母的不合理教育方式造成的,需要改变的是父母,比如说谎、私自拿家里的钱、网瘾。改变了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,发现孩子并不是那么不懂事、捣乱、不可理喻、无理取闹,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和孩子发火呢?
所以,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发火,而是找原因想办法。
咨询案例:几乎所有的生气、悲伤、失望、痛苦,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,而非别人的行为。孩子不收玩具、不洗刷牙让我生气,我的潜台词是:孩子必须每次都收玩具,必须每天洗脸刷牙。老公下班早回家玩游戏让我生气,我的潜意识是:他下班早,我下班晚,他应该准备做饭。我期待老公做的事,他没做我生气,我的潜台词是:你应该做我想要你做的事。婆婆对待孩子的方式让我生气,我的潜台词是:你应该按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。如果我改变自己的认知,玩具并非必须每次都收,小孩子偶尔不洗脸刷牙也没什么,别人要做什么是别人的事,我不能用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别人,那么,大部分的负面情绪都可以避免了。
消除火气的方法说起来好像很简单,但是坚持却不容易。以前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根深蒂固,已经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,“去病如抽丝”,需要每天反省自己:我和孩子生气着急了吗?我理解孩子了吗?我放下了吗?一一去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,等认知变得合理了,火气自然少了。等合理认知成了习惯性思维,脾气就越来越好了。如果在火气在积累的时候就去反省,改变认知,效果当然更好。
这是一场修行,如果想轻轻松松改变自己,教育好孩子,是不可能的。不付出努力,怎么会有收获?
维尼小贴士:我在整理案例时,发现中学生家长需要控制自己火气的案例较少。为什么?因为到了青春期,家长发火,孩子逆反,吃苦头的是家长自己,遇到硬的,就不大敢发火了。而小时候,发火了,孩子忘记得快,或者不大反抗,父母无所顾忌,自然敢发火。欺软怕硬,或者等到孩子硬起来才醒悟,虽然也还来得及,但给孩子的伤害已经太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