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4-09-06
过去,家校联系成为中小学生家长的沉重负担。各种基于社交软件的“家校群”让家长手忙脚乱,备受痛苦。因此,当一个小学班主任积极主动地为家校“社交”减负时,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。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各种应用软件的发展与推广使得家校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。这确实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并密切家校关系。然而,如果缺乏警惕与克制,便捷的家校“社交”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。许多中小学都下载了多种具有社交功能的应用软件,建立了各种各样的“家校群”。这不仅让家长们承受不情愿的“多线作战”,也让老师们为应付家长的反馈而感到烦恼。因此,家校“社交”已经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。
更令人警觉的是,一些学校的“家校群”不仅数量众多,而且品质问题也时常暴露出来。有的“家校群”变成了“作业群”、“助教群”,一些人将本该在学校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强行推给家长;有的“家校群”变成了“炫耀群”、“攀比群”,一些人炫耀自己的实力,炫耀自己的孩子;有的“家校群”变成了“广告群”、“公关群”,一些人滥用推销,或者实施不正当的勾连。
鉴于此,有必要对家校“社交”进行减法。实际上,做好这种减法并不难,关键在于是否下决心真正去做。像杭州的那位小学班主任一样,只花了一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必要的沟通协调工作,将原来五个群缩减到了两个,并对“社交”事项做出了严格规定,让“无关内容”不再有存留的空间。这位班主任能做到,其他班主任和相关老师也能够做到。总之,学校尤其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掌握着家校“社交”的主动权。只要及时发现家校群存在的问题,并主动采取措施做好减法,家校“社交”就不会因偏离主题而损害家校关系的健康。
当然,要做好这种减法,有一个重要的前提:学校要给做减法的班主任老师撑腰,教育主管部门要给做减法的学校撑腰。